天天通讯!新冠重症是未确诊癌症的标志?很有可能|一周科学简报
新冠重症是未确诊癌症的标志?很有可能|一周科学简报
国际
01
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标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新冠大流行开始3年多后,科学家首次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与未确诊的癌症之间建立联系。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重症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1%,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一项标志。
图片来源 | Pexels
联合研究团队比较了41302名因感染新冠病毒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和713670名来自相同地区、年龄、性别且没有因新冠入院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显示,因新冠重症而住院的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1%。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中有2.2%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1.5%。所患癌症中,肾癌、结肠癌、肺癌或血液癌的风险更高。
该研究未证明新冠重症与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一项标志”,即尚未确诊的癌症患者可能有更高风险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导致重症。该研究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免疫抑制状态可能隐藏着尚未检测到的潜在癌症”。
02
印度教科书删除元素周期表
在印度,5月份开学的16岁以下儿童将不再学习演化、元素周期表或是能源相关内容。4月,媒体大量报道了演化论将从15-16岁学生的课程中取消的消息,当时有数千人签署请愿书表示抗议。而官方指引显示,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个章节也将和能源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基础知识一起被删除。
低年级学生将不再学习污染和气候相关的特定话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地理、数学和物理课程的内容也有删减。整体上,这次变化将影响印度中小学约1.34亿名11-18岁的学生。
2 月在印度塞康德拉巴德的圣托马斯学校举行的国家科学日。图片来源 | Noah Seelam/AFP/Getty
这让包括研究科学教育在内的研究人员都深感震惊。“绕开演化的生物学不是我们所谓的生物学,”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员Jonathan Osborne说,“演化对生物学的意义就是这么重要。”元素周期表解释了生命的基本元素如何形成了各种千差万别的物质,他说,这是众多化学家智慧的伟大结晶。
印度塔塔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教师培训师Mythili Ramchand说,与水、空气污染、资源管理相关的一切都被删除了。她说:“我不明白,难道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和我们都没关系么?眼下的关系应该更密切了。”课本中关于能源的各种来源——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章节也被删除了。Osborne说,“说心里话,考虑到这和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个决定太奇怪了。”
* 链接:
03
多次空间飞行和恢复期较短,会导致人脑室扩张后无法完全恢复
据最新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宇航员在经历空间飞行,尤其是任务期较长和任务间恢复期较短,会出现大脑液体改变,可能在后续飞行时还无法恢复正常。他们的脑室(大脑中充满脑脊液的腔)在长达6个月的空间任务期间,会持续扩张,而任务间隔少于3年可能无法让脑室充分恢复。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用MRI扫描了空间飞行前后30名宇航员的大脑,任务时长包括了两周任务(8名宇航员)、6个月任务(18名宇航员)和更久(4名宇航员)。他们发现,较长的空间飞行任务会导致宇航员的右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明显扩张,在身处太空中6个月后,这种扩大会逐渐减弱。研究发现,11名有超过3年恢复期的宇航员在最近的一次任务之后,脑室体积有相应增加。但是,在两次任务间恢复时间较短的7名宇航员的脑室,在飞行后与飞行前几乎没有变化。
研究显示,随着太空飞行任务持续时间的增加,脑室的扩张会继续,而在空间飞行任务的恢复期少于3年,或不足以使脑室恢复其代偿能力,以适应颅内液体增加。更长的任务、多次飞行和更短的任务间恢复期会导致更大的颅内液体变化。随着空间飞行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久,这些发现针对空间飞行如何影响大脑,带来了新的见解。这一发现或有助于改进未来任务规划的指南。
* 链接:
04
一次肥胖或会长期破坏大脑对营养物质的应答
近期,在一篇发表于《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的文章中,一项涉及60人的研究显示,大脑对特定营养物质的应答在肥胖个体中会减弱,而且减重后也不会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长期适应可能发生在肥胖个体中,而且会影响进食行为。
图片来源 | Pexels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对照试验,向30名健康体重个体(BMI值为25或以下)或30名肥胖个体(BMI值为30或以上)的胃部直接注射特定营养素(脂类或碳水化合物),同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和SPECT测量他们的脑活动。研究发现,体重健康的个体在注射营养物质后,会出现特定的脑活动模式和多巴胺释放(与积极感受有关),但这些应答在肥胖个体中会减弱。
此外,减重10%(进行12周的节食)并不足以让肥胖个体恢复这些应答,提示肥胖背景下的大脑会出现长期适应,这种适应在成功减重后仍然不变。
05
饮酒会增加60多种疾病的风险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中,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中国男性当中,饮酒会增加60余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其中有许多疾病此前并未与饮酒关联起来。
图片来源 | Pexels
研究者使用的是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中的数据,这个生物银行中有从2004-2008年间中国10个城市与农村地区超过512000名成年人那里采集的数据。这些研究参与者都接受了有关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调查,详细的饮酒模式也被记录下来。
结果发现,在207种疾病中,男性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61种疾病的风险升高有关。其中,28种疾病先前已被世卫组织确认为酒精相关的疾病,而另外33种未被确定与酒精有关,如痛风、白内障、一些骨折及胃溃疡等。研究中记录了超过110万次住院治疗(任何疾病),其中经常饮酒的男性患病的风险高于偶尔饮酒的男性,住院次数也更多。
另外,遗传分析中有证据表明,已确定的酒精相关疾病与酒精摄入剂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每天每4杯酒与已确定的酒精相关疾病风险增加14%有关。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酒精相关危害规模的重要因果证据,可以为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信息。
国内
01
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图谱
日前,由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26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绘制出了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相关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进行本国人群全景图谱式泛基因组研究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随着科学进步,泛基因组研究目前成为生命科学的新方向,相比过去片段化、单一维度的局限,它相当于要绘制一幅包含人类全部遗传信息的全景式多维度图谱。我国科学家组团攻关,力争使中国在这一前沿领域不再落后于人,这次独立进行的本土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绘制,科研进度基本与国外持平,有利于建立自主可控的人类基因组资源、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力量。
在第一期参考图谱绘制中,我国科学家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算法,选取有代表性和覆盖性的样本,在原有人类基因组的基础上新获取了1.9亿个碱基对新序列,包含近600万个变异,对于探究中国人群基因组核心特征具有重大意义。据介绍,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华夏文明探源、族群遗传演进等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 来源:央视新闻
02
谷子首个高质量图基因组发表,证明全世界谷子均来自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一篇研究论文6月8日登上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该成果破解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天书”,力证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谷子种质资源规模化挖掘利用等研究的试验田。图片来源 | 科技日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历时10年,我们对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的1844份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发掘了1084个重要性状相关位点和基因,绘制了谷子首个高质量图基因组。”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介绍,基于高覆盖深度测序,研究厘清了谷子野生种、农家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的群体结构、分类和衍化关系,阐明了谷子起源及驯化改良的过程;这些群体遗传学证据清楚表明谷子是单起源,即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谷子是起源自我国的古老作物,隶属禾本科狗尾草属,至今仍是旱作农业的主栽作物,更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其籽粒为小米,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
* 来源:科技日报